两年制造近3000万代币,加密只是个巨大的“发币工厂”
5566安卓网 编辑时间:2025-03-04 14:17:41
标签:
加密代币的种类数已从2022年的340多万上涨至2025年的3900多万,加密货币开发者数量在2024年和2023年分别下降了7%和24%,分别创造了超过1009万和1870万种代币,加密市场被形容为一个巨大的“发币工厂”,加密货币恐慌与贪婪指数降至10.交易所和VC正寻找离场机会或被迫离场,劝诫所有还在期待山寨币的用户们,趁早丢弃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,不要变成一个自作聪明的短期利益者。

普通民众是离场还是等待转机
一、支持离场的核心逻辑
1、市场泡沫化严重:当前加密市场已成为“发币工厂”,代币数量增速远超开发者数量增长,大量项目缺乏实际技术支撑。例如2025年币安上线代币普遍跌幅超70%,市值前20的代币跌幅普遍超60%,显示市场资金被VC、做市商、交易所等利益方过度吸血,普通用户难以获利。
2、系统性风险加剧:名人币(如特朗普相关代币)、链上PVP平台(如Pump.fun发行超810万代币)等模式暴露欺诈风险,Libra等事件揭示“公平发币”的幌子下存在作恶成本低、监管缺失等问题。此外,交易所并购潮(如BitMEX寻求出售)和VC出清(部分机构转向战投或发Meme募资)表明行业生态恶化。
3、机会成本考量:部分投资人呼吁年轻人转向AI、机器人等更具长期价值的领域。加密市场当前投机属性过强,时间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,尤其对缺乏信息优势的普通用户而言风险远高于收益。
二、等待转机的潜在理由
1、历史周期启示:类似2018年ICO泡沫破裂后的市场低潮,2020年DeFi Summer曾带来创新驱动的复苏。当前市场可能处于“去泡沫”阶段,若未来出现技术突破(如AI与区块链结合)或监管规范落地,或催生新一轮增长。
2、结构性机会尚存:尽管大量代币无价值,但比特币、以太坊等主流资产仍被视为抗通胀工具。部分合规化进程(如美国SEC终止对Uniswap、Coinbase的调查)和机构参与(如PayPal扩大稳定币应用)或为市场注入信心。
3、底层技术迭代:智能合约、零知识证明(ZKP)等技术演进可能推动真实用例落地(如供应链金融、数字身份),长期或吸引外部资金流入。
三、普通民众的决策建议
1、风险承受能力评估
短期投机者:若持有高波动性代币(如Meme币)且无长期信仰,建议止损离场,避免成为“最后接盘者”。
长期持有者:可保留少量主流资产(如BTC、ETH),但需警惕市场进一步下行风险。
2、关注行业信号
监管动向:例如美国白宫加密货币峰会(2025年3月7日)可能释放政策信号,影响市场情绪。
技术创新:关注AI与区块链融合、RWA(真实资产代币化)等领域的实质性进展。
3、分散投资策略
避免过度集中于加密资产,可配置传统金融产品(如美股、黄金)或新兴科技领域(如AI硬件、机器人),降低单一市场波动风险。
总结
当前加密市场处于高度不确定阶段,普通用户需警惕短期投机陷阱。若无法承受极端波动或缺乏专业研判能力,离场或许是理性选择;若坚持参与,则应聚焦主流资产与技术创新,并做好长期蛰伏准备。历史经验表明,市场转机往往伴随技术突破与监管规范,而非单纯资金博弈。